密植优质茶的生产方法-普洱茶的泡法
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密植优质茶的生产方法的一些知识点,和普洱茶的泡法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一亩地种几株茶叶树
茶树的种植密度和茶树的产量有一定的关系,在传统的茶树种植过程中,茶园都是以方形、矩形和三角形为主要的排列方式进行种植。合理密植是茶树栽培研究的重要内容。所谓茶树合理密植,它既要达到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土层,又要使茶树个体和群体结构得以充分发展,从而取得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。适合机耕机采,也是合理密植所要考虑的条件。茶叶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说,是随着单位面积内茶丛数的增加而提高的;而单丛产量则呈相反趋势,它随茶丛数的增加而递减。这是茶树群体和个体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。合理密植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,保证茶树在群体结构良好发展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满足茶树个体生长发育的需要,从而使单位面积内因密植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产量,超过个体削减的产量,使茶树取得丰产。所不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,如以150×150(厘米)(亩丛数297丛)的丛植茶园为增量为100%,则150×33(厘米)(亩丛数1333丛)的条栽茶园亩产量为150%,150×17(厘米)的条栽茶园亩产量为152%;而单丛产量如仍以150×150(厘米)处理为100%,150×33(厘米)处理为34%,150×17(厘米)处理为17%,后两处理的减少值为66%和83%。从这个试验还可看出,由于密植程度不同,后两处理亩丛数增加3.5倍和8倍,使亩丛数增加而提高的产量大大超过单丛产量的减幅,因此仍能取得增产效果。茶树种植方式应考虑两内容,一是茶树的行丛距。即排列方式,二是每丛的定苗数。我国茶树种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。有解放前遗留下的的丛式茶园,这种茶园产量低,管理也不方便,正在逐渐淘汰。大多数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单行条栽茶园,一般种植规格是中小叶种茶树行距为150厘米左右,丛距33厘米左右。每丛定苗2-3株;大叶种茶树行距165厘米左右,丛距50百米左右,每丛定苗1-2株。我国大多数高产稳产场队,都是这种种植方式。双行条栽茶园,在部分茶区也有采用,大先遣为165厘米左右,列距和丛距都是33厘米左右。据祁门茶叶研究所报道,单、双行茶园产量表现是,前四年双行高于单行,增产19.82%,以后单行高于双行,增产3.74%。近年来部分地区试用多行条列式茶园,这种种植方式的茶园,行距、列距和丛距也有多种规格。且在茶树定植后,就免除耕作,其它管理措施也有别于单、双行茶园。据报道,多行条列式茶园,具有早期高产,幼龄期茶树迅速覆盖园地,减少土壤冲刷等优点。
二、老茶的种植方法
1、对气候的要求:阳光: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,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,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,因而高山出好茶。温度:一是气温,二是地温,气温日平均需10摄氏度;最低不能低于-10摄氏度。水分:雨水充足是必要条件。但是过多也有不利品质的影响。
2、对土壤的要求: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,有机质含量1%-2%以上,通气性、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。酸碱度PH值4.5__6.5为宜。
3、对地形的要求:茶园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、坡地、坡向等,随着海拔的升高,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,在一定高度的山区,雨量充沛,云雾多,空气湿度大,漫射光强,这对茶树生育有利,但也不是愈高愈好,在1000米以上,会有冻害。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。坡度不宜太大,一般要求30度以下。
种植时间在年内十月中下旬或来年开春(三月份),规格:单条播——每亩种植等苗数量在3500~4000株,双条播——每亩种植茶苗数量在7000~8000株,我们推倡推广“早期速成法”是双条播,栽培目的:“一年种,二年采,三年超双百”。
1、施足底肥,种苗前开好种植沟,亩施有机肥(猪栏或饼肥加尿素)250~300市斤+30市斤,今后每年亩施有机肥300市斤+尿素30市斤。
2、定植修剪:种下茶苗既进行定型修剪,一般在离地15~20CM处剪去,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在前一年高度的基础上提高10CM处剪去。
3、防治病虫害:以防为主,防治结合,为了不使茶叶污染,农药残留,我们大力提倡茶园点黑管灯诱杀害虫(蛾),效果很理想,喷施低残留新农药,如天王星、巴丹等,一定要掌握安全浓度。
按照一定的密度(每666.7平方米栽植3000-8000株)、双行双株(或单行双株)种植。然后根据各生长季节施肥管理,防治病虫害,整形修剪(第一、二年内主要是定型修剪,使茶树逐步形成茶蓬)。
以“种”防虫。即采用适当的种植方式减少病虫发生。如开辟新园时用无病虫的苗木,并用新高脂膜溶液喷施,驱避地下病虫,隔离病毒感染,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。尽量采取丛栽或条栽的方式,避免过度密植,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;茶园合理间作,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,以保持较丰富的自然植被,减少病虫大发生的机率。
以采(剪)控虫。及时采摘,合理修剪,剪口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,促进伤口愈合,防止病菌侵袭感染。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,抑制喜湿或喜郁闭条件的黑刺粉虱、介壳虫等发生。对有虫芽叶要重采、强采。夏秋季节要尽量多采摘、少留叶。秋季如害虫多,可延长采摘,适当推迟封园。
以肥抗虫。施用有机氮肥可提高茶树对茶橙瘿螨的抗性;施用石灰不利于蓟马、叶蝉的生存;磷矿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杀伤红蜘蛛。重施基肥,合理追施春肥、夏肥、秋肥,以有机肥为主,化肥为辅,氮磷钾平衡施用,并注意排渍、灌水防旱和喷施壮茎灵,使植物杆茎粗壮、植株茂盛。可显著提高抗虫能力,减少农药化肥用量,降低残毒。
三、苦茶树的养殖方法
苦丁茶树种植技术,提高春茶质量,值得参考
苦丁茶树有着较强的抗逆性,长速快,根部发达,适宜种植在丘陵地区。种植地选在水源丰富、水质和土壤无污染、方便灌溉、交通和水电便利、土壤为红壤或黄壤的地块为宜。然后将土壤深翻35cm,挖好种植沟,种植沟深度应控制在48cm。种植沟底部放入适量的稻草,施入充足的土杂肥,再适当覆土,提高土壤的肥力。
每年10月份前后,苦丁茶果实成熟进行采收。种植户将果肉搓干净取出种子,用清水搓洗种子,清除种子上的果肉与黏液。然后挑出干瘪种子,将优质种子阴干。再使用湿沙层积法,打破苦丁茶的休眠。然后再将种子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育苗床中进行育苗。定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。定植时要注意控制好株行距,以密植矮化栽培为主。
在幼苗主干直径长到大约0.8cm、高度为28cm时,选择无病虫害、叶片多且完整、根部生长能力强的幼苗作为定植苗。然后将定植苗移栽到定植大田中,每株幼苗之间的株距、行距控制在1.5~2m。在定植后,要注意浇定根水,提高定植幼苗的成活率。如果定植后出现死苗现象,那么种植户要及时补苗,保证齐苗。
在定植后,要适当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即可。定植苗成活之后,适当追肥,以复合肥为主,促进苦丁茶树幼苗的生长。不过要控制好施肥量,在苦丁茶树幼树期,种植户还可在行间适当套种花生等作物。等到花生成熟采收之后,还可将植株埋入土壤中作为绿肥。不仅能够多增加一份收入,还能够降低苦丁茶树的种植成本,加快苦丁茶树的生长速度。在成树期适当増施复合肥。
土壤的整体质量对茶树的生长有着很大影响。要想种植出优质的苦丁茶,那么种植地的选择就是基础。不管是质地、酸碱度、温度、湿度等,都会影响苦丁茶树的生长。在种植苦丁茶树时,种植土壤的可耕作层要保证土层厚实松软、土壤结构完整、土壤肥力充足、有机质含量丰富、土壤有着较强的通透性与保水保肥能力。苦丁茶树适宜生长在中性环境中,因此土壤的pH值要保持在5~6左右。
温度对苦丁茶树的生长会造成很大影响。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,如果超出苦丁茶树的适温范围,那么会压制苦丁茶树的生长,降低产量、质量。正常情况下,苦丁茶树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5℃左右,最高不可超过34℃。如果温度超过最高种植温度,苦丁茶树的生长速度将会下降,甚至会停止生长。生长温度也不宜过低,低于10℃,根部会停止活动。
种植苦丁茶树时水分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长要素。如果茶园浇水不足且湿度过低,对苦丁茶树的生长非常不利。茶园每月的降水量要保证有100mL以上,如果没有达到这个降水量,种植户要及时浇水,保证茶树正常生长。然后还要适当调整茶园内的空气湿度,适合苦丁茶树生长的空气湿度在85%左右。如果湿度不足50%,就会降低茶叶产量,对品质也会造成很大影响。
种植苦丁茶树时,种植户需要提前规划好排水和灌溉系统。根据茶园地形进行合理布局,认真做好道路、水沟、水管、龙头等设施的排布。茶园的灌溉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喷洒方式,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,而且喷洒灌溉方式更利于茶叶的生长。在茶叶的生长过程中,种植户需要经常灌溉,但每次的灌溉量都不要很大,地表土壤有一定的湿度即可。
为了促进苦丁茶叶的生长和再生长,种植户需要适当进行追肥。刚栽种不久的茶树需要在春季追施一次腐熟农家肥,而两年到三年的苦丁茶树则需要增加追肥量,保持在一年两次左右。当然还需要适当追施氮肥。而三年以上的苦丁茶树,一年需要进行4次追肥,其中包括基肥、春肥、秋肥、冬肥、叶面肥。
苦丁茶树喜光、不耐强光,也有着较强的耐阴性。茶树中有90%左右的干物质都是通过茶树自身的光合作用形成的。苦丁茶树生长也需要一定光照,光照不足的话,枝条发育明显不良。如果苦丁茶树光照充足,叶片厚实有光泽,品质会更好。种植户需要根据季节控制好光照强度及时间。例如在夏季的时候,要控制好中午的光照强度,适当遮光,保证苦丁茶树正常生长。
苦丁茶树栽种的密度也是种植户在种植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。合理的种植密度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益。如果栽种密度过大,容易出现茶叶发育不良、受光不均等问题。苦丁茶树栽种的密度以行间距2m、株间距1m为宜。
苦丁茶树的抗寒能力很强,在大雪天也不会死亡,但这并不代表它不怕冻。在苦丁茶树的幼树期,种植户要注意做好防寒、保温工作,否则苦丁茶幼树容易被冻伤,这会对茶树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。在寒潮来临时,种植户可以在茶树周围铺放一些保温材料,比如稻草,这样可以起到保温、防寒的效果。
修剪的目的是使苦丁茶树有良好的树势和宽阔的采摘面,培养具有矮、壮、宽、匀的茶蓬,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,适于机械采茶和提高采茶的工作效率。
修剪幼龄茶树一般采用“以采代剪”方法,年终进行平剪培养树冠。具体做法是持续反复地打顶采摘。定剪的高度与次数应根据茶树品种特性而定。具体的修剪方法是:第一次定剪应在苗圃期进行,即当茶苗长至20cm高时,采取摘心打顶,促其分枝;种植当年在植株高达到30cm以上,采去25cm以上的顶芽梢和较长的侧芽梢,一年进行多次,到年底重霜结束后在30~35cm高处平剪,株高未达到30cm的不剪。种植后第二年同样对各轮新梢进行打顶,年终重霜结束后在上年剪口处提高15~20cm平剪或蓬面最宽的高度处平剪。第三年则在上年剪口上提高6~8cm平剪。以后随着树龄的增加,修剪提高的高度应逐年减少。当树冠高度达到60~70cm、蓬面宽度达60cm以上时,可按壮年茶树修剪方法进行。
壮年期的修剪可分为轻修剪和深修剪两种。轻修剪采取冬剪和春茶后修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对茶树品种搭配较好,肥水条件较好,长势较好和劳力充裕的地区,为了多采制春茶,一般在春茶采摘后及时进行轻修剪。对品种较单一、茶园面积大、春茶开采期比较集中的茶场,应有计划地采取一定比例面积,实行冬季修剪与春茶后修剪相结合的方法延长采茶季节,减轻第一轮茶采摘和加工的压力,提高春茶质量。当树冠面出现很多鸡爪枝,芽叶瘦小,以及荚叶多,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,要剪去树冠上部10~15cm的一层枝叶或在80cm高度处进行平剪。应结合施重肥,做到花生麸肥与复合肥结合施,使树势恢复健壮,提高育芽能力。深修剪宜在秋茶结束后立即进行,以利明年春季苦丁茶树早生快发。
关于密植优质茶的生产方法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